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小贷公司“求资若渴” 银行“输血”顾虑重重
发布时间:2012-07-09

    “融资难”已成为国内众多小微企业面临的通病,但随着各地小微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许多小微企业得到了资金的“喂哺”。不过,由于“只贷不存”的特质,小微贷款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开始出现资金断裂与缺少资金来源的现象。

     小贷公司“求资若渴”

     谈起融资难,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一家经营儿童玩具的私营企业负责人张先生有着切肤之痛。

     张先生的公司成立不足3年、流动资金20余万、年收入过百万。但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有限,在公司赶上产品订购旺季时,捉襟见肘的现金流只能维持正常的工资发放,再想增加工人扩大生产,简直是不现实。让他陷入尴尬境地的是,明知前景看好,却硬是没钱发展。这位负责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那时起,公司就有了向银行贷款的想法。

    “前后共谈了3家银行,最后在当地一家小微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90万元贷款。”该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正是随着小微企业的“求资若渴”,小微金融机构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小贷公司的发展,有效地帮助了很多小微企业及时的拿到了救命钱。

     相对于大中型银行,小微金融机构以贴近客户,了解地域性的生产优势,又着重于对口小微企业,成为小微企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成为小微企业存活的有力保障。

     不过,小微企业拿到了贷款,作为放贷的小微金融机构却走入了发展的窘境。放贷给上述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优质小微企业亟待资金发展,但公司目前已到了无资金可贷的地步。

     一边是市场的巨大需求,一边又无资金可贷。上述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的忧虑是目前许多小微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

     资信评级助力“输血”

     据了解,小微金融机构主要客户为小企业。以最常见的小贷公司为例,受政策约束,其本质是“只贷不存”,也就是不具备吸收存款的资质。因为根据银监会、人民银行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许吸收公众存款。所以它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而其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

     但在现有条件下,小额贷款公司只有不断增加自身的注册资本金,才能做更多业务、保证相应的利润。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有限的资金来源很快就被市场的巨大渴求殆尽。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没有资金来源,各大银行又出于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难以把控的担忧不愿意资金对接,导致了小贷公司优质客户在急需资金时贷不到款。

     就在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建一个评级系统,把大银行和小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渠道对接起来,是大势所趋,对下一步发展小微金融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巴曙松看来,很多社会资金希望进入小微金融服务领域,但是往往找不到完善的资料去评估不同的小贷企业的金融风险,如果有一个评级机构介入,透明发布,就可以更加有效率。

    “从操作上分析,对小微金融机构进行资信评级,有助于小微企业向各大银行或投资机构融资。”上海东方信投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周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对小贷公司的评级,对于小微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都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它不但能鉴别小贷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同时也给了有计划进入的资金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以及更容易获得的信息。而资信评级将有助于大银行与小贷款公司实现有效对接。(记者 杨国华 王少杰)